
展览时间:2016年3月4日—3月11日
展览地点: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2号、3号厅
主办单位:广州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
承办单位: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前 言
责任与追求
广州美术学院附中被誉为艺术家成长的摇篮, 其实指的不仅仅是培养艺术学生,附中也是艺术家精英聚集的地方。他们身兼教师的神圣职责和浪漫艺术家的双重身份于一身,在共同承担附中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还都是执着探索艺术的实践者, 老师们旺盛的创造力和自我实现能力是附中的灵魂,也是推动学院进步的重要力量。
附中专业教师来自各个专业领域,以油画专业居多,其次美术教育、版画、国画、雕塑、设计、美术史各占一定比例。他们有些还很年青,需要努力完善自己。有些己在各自领域里崭露头角, 有些早己成就一方了。附中的传承就是这样,六十多年的办学历程,附中的新老艺术家一直伴随在一拨又一拨年少的学生左右,引领着他们共同追寻艺术梦想......
当美术教育由培养健全人格的教育演变成为培养应试教育标准件产品 ,当艺术创作和教学经历了观念艺术的洗礼和冲击 ,产生的震荡与困惑,浮躁心态挥之不去。这是中国式教育的疏忽与无奈。在平静与理性之间我们努力调整,老师们也以积极而踏实的心态和广阔的视野,在对各类艺术现象和对中国特色艺术教育都有一定研究与认知的基础上,确立着自主发展的艺术方向。大家以不懈的进取精神积极加强修养、认真实践,在各自认定的艺术道路上努力进行自己的艺术追求。
当然,加强美术教育研究,引领中等美术教育发展方向一直是附中抱负与责任, 附中美术教育要适应以升学为重点,以创造力培养为新趋势,要对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途径与方法开展深入研究,使美术教育真正成为滋养社会创新的重要源泉。如果说附中想要在中等美术教育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就是能够带来和推动当前愈演愈烈的美术应试教育变革,以推进艺术教育的良性、健康发展。
学校一直坚持“以人为本,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基,为教师的事业发展服务”的办学思想。以继承和发扬附中优良传统、关注当下为宗旨,正视传统艺术教育观念在当代艺术语境下的生存与发展,深入探究美术教育面临的新特点、新变化。把附中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观念、思想情操、内在素质和塑造个人品格的重要途径。这对于附中教师来说,显然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我们具备过硬的美术技能,还要在创新意识和人文素养等方面都有丰富积淀。
此次的双年展浓缩了附中教师近二年教学、创作的成果,也是实践和思考的汇报,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广州美术学院附中校长 丁松坚
2016年2月
展览作品(部分)

侨乡系列之守望
油 画
1250px×1500px
丁松坚
2015

女孩2
油 画
2000px×1500px
江 欧
2015

Fix you 系列之八
花梨木Redwood
825px×750px×75px
李 超
2011

有意味的风景·水Ⅶ
套色石版画
1750px×1225px
李长兴
2011

有秩序的风景
油 画
1750px×1750px
廖大杰
2015

晴朗-北大的南门
油 画
1500px×2250px
李树信
2015

观 景
油 画
4250px×3375px
刘卫培
2015

人体写生
油 画
1250px×2500px
梁伟轩
2016

浴
油 画
2900px×2275px
谭 昊
1997

人体写生
油 画
2500px×1625px
谭继霖
2015

向克莱因致敬
布上油彩
3000px×6000px
许东生
2015

戏 蟾
铸 铜
1325px×1200px×800px
谢远清
2015

信步代官山
国 画
1700px×3450px
杨 峻
2014

上 课
水 彩
750px×525px
张 伟
2015
交通路线:
25、53、69、70、82、178、190、197、203、206、226、239、250、253、270、273、299、546、548 至广医二院站,也可乘地铁至晓港站(8号线)或昌岗站(2号线)。
Take bus No. 25、53、69、70、82、178、190、197、203、206、226、239、250、253、270、273、299、546、548 to Guangyi Eryuan, or take a subway to Xiaogang Station(Line 8) or Changgang Station(Line 2).
开馆时间:9:00-17:00 节假日不休息 逢周一闭馆
Open Hour: 9:00-17:00 Close on Monday, All year around
广州美术学院附中
2016年3月1日